乐高不仅仅是一个玩具品牌。对许多代人来说,它都是创造力、耐心和想象力的象征。
对于全世界数百万人来说,打开一盒乐高积木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无限可能的大门。
无论年龄大小:无论是孩子建造他们的第一栋房子,青少年创造宇宙飞船,还是成年收藏家重建历史古迹,乐高体验总是独一无二的。
近一个世纪以来,乐高从丹麦的一个小木工坊发展成为一种全球文化现象,遍布 130 多个国家,不仅影响着玩具行业,还影响着电影、教育和流行文化。
要了解这一现象的严重性,有必要深入研究其历史:从公司生产简单木制玩具的时代到当今以机器人、增强现实和数十亿美元电影专营权为标志的时代。
📜 卑微的出身 – 比隆,1932 年
乐高的故事始于 1932 年,在丹麦小镇 比隆, 什么时候 奥勒·柯克·克里斯蒂安森是一位熟练的木匠,在大萧条时期,他决定制作木制玩具来养家糊口。
在此之前,Ole 制作梯子、熨衣板和小家具,但他很快意识到玩具在当地市场更受欢迎。
起初,他卖卡车、鸭子和木制动物。 1934,公司正式采用该名称 乐高,由丹麦语单词 “腿哥特”,这意味着 “玩得开心”.
奇怪的是,多年后奥勒发现,在拉丁语中,“lego”也有“我加入”或“我组装”的意思,这个意思与该品牌的未来完美契合。
🔥 1942 年的火灾与重建
乐高的历程并不平坦。1942年,一场毁灭性的大火彻底摧毁了工厂,机器、模具和所有库存也随之化为灰烬。
奥勒没有放弃,而是决定从头开始重建,并将这场悲剧转化为动力,不断改进。这种韧性将成为乐高文化的支柱之一。
🏭 塑料革命——1947 年至 1958 年
1947 年,乐高迈出了大胆的一步,收购了丹麦最早的塑料注塑机之一。
但这一决定并没有受到所有人的欢迎:当时,木制玩具被认为更耐用、更“高贵”,而塑料玩具则被视为廉价且质量低劣。
尽管如此,奥勒相信这种材料可以创造出木材无法实现的形状和功能的玩具。
1949 年,第一批塑料积木问世,其设计灵感来源于 Kiddicraft 自锁积木由英国发明家希拉里·佩奇 (Hilary Page) 发明。
真正的飞跃发生在 1958当奥勒的儿子, 戈特弗雷德·柯克·克里斯蒂安森,获得专利的内胎系统,保证了牢固和多功能的配合。
时至今日,这种设计仍与从那时起生产的任何乐高积木兼容。
巧合的是,Ole 于同年去世,Godtfred 接管了公司。
🌍 系统概念——全面整合
在 20 世纪 60 年代,Godtfred 意识到,让乐高脱颖而出的秘诀在于创造 通用系统,其中所有部分都可以相互组合。
于是诞生了 乐高系统这是一个革命性的概念,将每个乐高盒子变成更大宇宙的一部分。
这种方法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力,因为他们可以混合不同套装中的零件来创造出全新的东西。
🚀 国际扩张和进入美国
20 世纪 60 年代也标志着乐高进入国际市场。
1961 年,该公司通过与新秀丽 (Samsonite) 达成协议进入美国和加拿大市场,新秀丽在北美生产和分销其产品。
1968 年,乐高开设了 第一个乐高乐园 位于比隆,这是一个将乐趣与用乐高积木搭建的巨型展品结合在一起的空间。
该公园开放第一年就吸引了62.5万名游客,成为英国、德国、美国、日本、马来西亚、阿联酋等国家效仿的典范。
🤖 70 年代 – 迷你人物和多样化
在 1978乐高推出了其历史上最具标志性的产品之一: 迷你人偶.
这些小巧的人物形象最初都是简单的笑脸,为主题世界的创造铺平了道路,例如:
- 乐高城市 – 城市生活
- 乐高城堡 – 城堡和骑士
- 乐高太空 – 太空探索
- 乐高海盗 – 海盗和船只
这些小人偶成为了收藏品,几十年后,成为真正限量版,受到粉丝们的高度重视。